胸背部肋骨固定板类产品---
什么叫骨科康复 ?
骨科康复是通过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功能康复的原理,在患者接受骨科临床诊治及功能评定的基础上,运用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假肢矫形及其他辅具等康复医学手段,改善或代偿患者受损的机体功能的一类康复学科。
骨科康复包括:术前康复,术中风险预防,术后康复,出院康复
术前康复
(1)术前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医学知识宣教,使其主动配合完成术前术后康复训练。
(2)术前评估:对患者的生理机能及心理状态进行充分评估以便确定其能否耐受骨科手术及配合完成术后康复治疗。
(3)术前康复指导:术前有计划地进行功能训练,让患者适应并学会康复训炼动作。
(4)术前营养不良、贫血的处理:对营养不良的择期或限期手术患者,术前即需行营养支持治疗。对贫血患者首先治疗原发疾病;同时进行贫血治疗。
(5)减少禁食时间:患者在术前8h前可进食固体食物;手术2~3h前可清流饮食;鼓励患者在术前晚和2~3h饮用适当的高碳水化合物饮料。
(6)睡眠管理:失眠症状的改善可明显缓解术后疼痛,护理人员可对病人进行心里宽慰,使患者平复心情。
术中风险预防
(1)术中减少损伤,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小切口和肌肉间隙操作对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患者功能恢复快。
(2)同时关注麻醉方式选择、体温控制、液体管理、预防感染等方面。
术后康复
(1)早期开始康复训练:康复医师及治疗师及早介入术后功能训练,护理人员时刻注意患者情况
(2)疼痛管理:其内容包括:疼痛宣教、合理疼痛评估、超前镇痛、麻醉术后处理;多模式镇痛药使用,冰敷等。
(3)水肿处理:肿胀常会影响伤口愈合,一般处理方法包括局部加压包扎、冰敷、制动、抬高患侧肢体。必要时给予消肿药物治疗。
(4)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术中医生注意相关要点,术后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踝泵练习、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梯度压力弹力袜等,利用机械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等。
(5)预防术后感染:护理人员、病人、家属均需注意。
出院康复
(1)患者和家属应多了解康复学知识或社区医院康复。
(2)随访管理:术后2~3周随访,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随访,检查患者康复情况。